连云港永泰塑业有限公司于2017年03月09日注册,注册资金:5000万元人民币,是一家废旧渔网回收加工与资源化再生尼龙颗粒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西棘荡村工业园区。公司银行信用等级AAA。
一、行业地位
公司年加工处置废旧渔网30多万吨,占全国总量的90%,市场占有率逐年递增,2023年市场份额为63%,2024年市场份额为68%。建有36条多功能现代化生产线,加工能力和产值均稳居国内资源化再生尼龙颗粒行业第一。
公司分别于2020年、2023年两次成功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20年获连云港市专精特新产品认定,同年入选工信部《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录; 2021年入选商务部流通发展司重点联系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名录,同年获江苏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认定、连云港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连云港市“小巨人”企业认定、连云港市质量标杆认定;2022年先后荣获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创新支撑计划乡村产业振兴)、连云港市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认定、连云港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2024年获得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认定(省发改委)、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工信厅)和连云港市瞪羚企业认定。
二、研发实力
公司现有省级研发中心2个、市级研发中心2个;研发场地3600平方米;研发设备原值1505.65万元;研发人员58人,其中博士3名,本科15名。近五年来,公司每年研发费用投入都超过千万元。截至目前,公司共申请了35项国家知识产权,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19项,软件著作权5项;共授权30项知识产权,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18项,软件著作权5项。整体研发实力居行业前列。多项技术填补国家资源再生型改性机械性能低的空白,产品质量获得江苏晋伦塑料科技有限公司、横店集团得邦工程塑料有限公司的一致认可。
公司先后与江苏海洋大学、江苏大学、南京晓庄学院、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利用学院的科研优势,开展了“废旧渔网回收加工自动化生产设备及塑料颗粒成分检测仪研发(与江苏海洋大学2019年实施)”“废旧渔网回收技术的智能化、集成化和清洁化研究及产业化项目(与江苏海洋大学、江苏大学在2022年实施)”“废旧渔网回收加工自动化传输设备及塑料颗粒成分检测系统设计(与南京晓庄学院在2023年开始实施,正在实施中)”“废旧渔网生物法高效低碳循环技术研发(与中山大学在2025年2月开始,正在实施中)”等科研项目。与此同时,还与金发科技、横店得邦、佛山市三邦塑胶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开展联合共建并签订了联合研究中心的合作协议,在材料改性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经济效益。
三、已开展的重要科研项目
1、“废旧渔网再生尼龙颗粒改性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本项目积极探索将废旧渔网转化为再生尼龙颗粒,并通过改性技术提升其性能,以实现产业化应用。本项目采用精密识别技术,结合多种表征方法以精确识别有害物质和辨别性能的优劣,最终得到纯净的PA6切片,将PA6切片的洁净程度提升到≥99.5%。实现了尼龙渔网丝高值再生的关键技术。
项目的产业化意义:替代新品应用于非精细化装备领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2、“废旧渔网再生颗粒产业链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本项目专注于开发创新的新技术,以提高废旧渔网再生颗粒的质量和性能,涵盖从废旧渔网收集到再生颗粒生产和应用的整个产业链,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和市场应用。
项目的益处:降低废旧渔网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为相关产业提供可持续的原材料供应。
3、“新型尼龙再生塑料颗粒关键制备设计研发项目”
本项目开展了粉碎机的升级和智能化设计,设计出可调刀头,以适配不同原料粗细;燃气加热+热能回收的烘干模式,降低碳排放20%;改善了车间环境,减少异味。
4、“废旧渔网颗粒加工清洁化技术设计与开发项目”
本项目自主设计开发的中水回用技术,中水回用率达到95%以上,每年减少新鲜水耗用量近6万m³;采用“光气+活性炭尾气处置”工艺,将无组织废气收集后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工作环境,同时保护环境;对部分大功率电机增加变频器,减少运行过程中电耗。
项目实施后,整个生产线能耗下降了12%,节约新鲜水耗用量568500立方米/年。为保护水资源,减少废水处置总量以及电耗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操作意义。
5、“废旧渔网再生尼龙阻燃性能开发项目”
本项目采用废旧渔网再生制备尼龙材料,研究出耐析出氮系阻燃尼龙复合材料,制得了无磷氮系阻燃尼龙材料,热稳定性提升30%。延长材料使用寿命,拓展高端应用领域。
项目还尝试引入聚氨酯扩链剂,增强PA6再生料体系产品品质,制得的新材料综合理化性能、高温稳定性、耐析出性能更佳。
6、废旧渔网生物法高效低碳循环技术研发
本项目通过研发废旧渔网生物法高效低碳循环技术,升级改造现有生产线,运用生物酶解技术取代传统工艺,实现对混杂渔网的高效分选、生物解聚以及产物提纯,以此推动废塑料的低碳循环利用进程,为江苏省达成“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四、产学研合作项目
公司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和高校的科研平台能力,实现技术研发与市场营运的直接联盟,利用高校的技术优势为公司发展提供帮助。
1、“三废”治理的关键技术(江苏海洋大学(2019-2023))
项目进行了“三废”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将原先的先清洗,后进行粉碎工艺改进为粉碎时加水,然后将混合物输送至离心机中进行三段式清洗和分离。三级清洗水无法使用时送至二级清洗池中,二级清洗池无法使用时,送至一级清洗池中,一级清洗水无法使用时,送至沉淀分离池中,除去表层漂浮物和底部泥沙等杂物后可作为一级清洗水补充水。如此改进后,实现了中水回用,节约用水量达3/4以上,达到58500立方米,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污水排放,保护了环境。仅节水1项,年节约成本65万元,社会效益良好。
2、废旧渔网回收关键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江苏大学、江苏海洋大学(2022-2024))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渔网进行粉碎及粉碎后的清洗水中含大量碎渔网问题,2022年公司与江苏海洋大学、江苏大学共同开展“废旧渔网回收关键技术应用示范项目”产学研合作。设计开发出1套智能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极高的生产线,并开发出1套与之相适应的智能化系统;通过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原料回收率15%,整体回收率达到87.5%,为国内最高;吨产品综合能耗达到0.272吨产品/吨标煤,为国内最低;对渔网清洗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实现了废水零排放,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并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3、废旧渔网回收加工自动化传输设备及塑料颗粒成分检测技术研发(南京晓庄学院(2023-2025))
司与南京晓庄学院专家组共同成立研发团队,开展的“废旧渔网回收加工自动化传输设备及塑料颗粒成分检测技术研发”产学研合作项目。设计研发了一套废旧渔网加工全自动化生产设备以及塑料颗粒成分检测系统。整套系统主要有粉碎、沉淀、分拣、传输和造粒等部分组成,首先把挑除大型杂质后的废旧渔网通过粉碎机粉碎,其次通过二级沉淀装置去除泥沙、水草、贝壳等物质,然后通过图形识别技术分拣所需成分,通过自动化传输设备送到造粒机进行造粒机形成颗粒。
4、废旧渔网生物法高效低碳循环技术研发(中山大学(2025-2027))
该项目利用生物法处理废旧渔网,能够有效降低能耗与环境污染,提升资源利用率。生物解聚过程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可大幅降低单位废塑料处理的碳排放量;通过开发高效塑料解聚酶并优化处理工艺,可提高废旧渔网中塑料的解聚效率与产品纯度,实现废塑料的高值化循环利用。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开发高效解聚酶和相关关键设备及工艺,实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对推动整个塑料行业达到绿色低碳意义重大。
五、未来研发方向
1、做好废旧渔网颗粒加工清洁化技术深化
对粉碎、筛选等工序进行智能化升级改进,提升智能化程度,保持装置平稳工作,减少负荷波动导致电耗增加的弊端;粉碎机出口安装色选仪进行分选,将不同颜色的原料进行区分,增加原料的纯度,提高最终产品的品质;自主设计开发的中水回用技术,中水回用率达到95%以上;采用“光气+活性炭尾气处置”工艺,将无组织废气收集后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工作环境,同时保护环境;对部分大功率电机增加变频器,减少运行过程中能耗。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建设国内同行业标杆示范项目。
2、废旧渔网再生尼龙颗粒改性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继续研发废旧渔网制取再生尼龙颗粒,并通过改性技术提升其性能,以实现产业化应用。
结合多种表征方法以精确识别有害物质和辨别性能的优劣,最终得到纯净的PA6切片,将PA6切片的洁净程度提升到≥99.5%。将渔网丝尼龙6破碎料投入团粒机中,再加入PE/PA6复合薄膜破碎片与聚酰胺热熔胶,得到再生渔网丝尼龙6团粒颗粒。回收的再生渔网丝尼龙6可以直接与玻璃纤维在双螺杆熔融挤出机中复合改性,提高机械性能。
3、将智改数转引入产线中,实现智能化产线改造
设计研发一套废旧渔网加工全自动化生产设备以及塑料颗粒成分检测系统,研发出一种计算机控制、具有多种动作的智能化破碎机;智能控制系统采用TI公司的DSP微处理器;在沉淀池与造粒机之间采用全自动传输机进行传输;研制特质的塑料颗粒产品鉴定仪,对塑料颗粒的分子结构和含水量进行检测,对塑料颗粒的质量进行把握。计划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与AI检测系统,降低人工成本30%,提高塑料颗粒的良品率15%以上。
六、企业愿景
打造全国废旧渔网回收加工标杆基地,引领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资源循环经济发展。